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频道 >> 土楼资讯 >> 浏览文章

客家土楼的人伦之美

来源:新永定 | 编辑:胡大新 | 发布时间:2018-08-08 | 栏目:土楼资讯
内容导读:客家人历史上形成的凝聚力,使他们在彬彬有礼的交往中消除矛盾冲突,尊老爱幼、成人之美、扶贫救弱、诚实谦和等已成为社会公德,成为客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土楼客家人优良传统。他们聚族而居,数十人、数百人同住一楼,世世代代和睦相处、繁衍生息。……

客家人历史上形成的凝聚力,使他们在彬彬有礼的交往中消除矛盾冲突,尊老爱幼、成人之美、扶贫救弱、诚实谦和等已成为社会公德,成为客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土楼客家人优良传统。他们聚族而居,数十人、数百人同住一楼,世世代代和睦相处、繁衍生息。

每天晨光微曦或斜阳西下之时,男女老少纷纷来到门厅和巷道,或坐或站,或家长里短、田间农事,或谈天说地、人间冷暖,其乐融融,好不热闹。有些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一边吃饭,一边参与聊天。夏天劳作之余,他们更喜欢聚集在这里纳凉,尽情地享受凉爽的巷子风。珍惜和享受亲情,成为土楼生活中一道经久不衰的独特的风景线。

 

每逢重大传统节日或庆典,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以舞龙、舞狮、迎灯等形式巡游 ,到每一楼、每一户去恭贺,更多的乡亲则走村串户,互祝吉利,全村洋溢着浓厚的团结、祥和的气氛。春节期间,盛行走亲访友 。妇女携儿带女回娘家,男性青壮年则喜欢串门恭贺新年。不论谁家来了客人,同楼其他各家各户都会提一壶自家酿制的糯米酒和最拿手的好菜让客人品尝。

 

土楼客家人在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虽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全楼团结一致、和睦相处、贫富相济,一家有事,众人相帮。一楼之内如此,楼与楼之间,村与村之间,也是如此;一楼有急需帮忙的事,同村外楼的乡亲也会主动前来帮忙。

一座土楼是一个大家庭、小社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土楼客家人深知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今天你有了困难,我帮助了你,明天如果我有了困难,你也一定会帮助我。在这种理念支配下,他们在帮助别家时是朴实、自愿、不计报酬的。他们把帮助别人看作是帮助自己,是一种义务。有的人家比较殷实,而有的人家则可能因为天灾人祸造成生活极度贫困。此时,其他人家便纷纷尽其所能,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或捐赠,或借给,或帮工,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特困户渡过难关。

 

春季、夏季、秋季农忙时节,有的人家进度缓慢,为了不耽误农时,不用多说,进度较快的人家便会主动支援。借给农具、牲畜,并无偿赠送秧苗;缺劳力,义务帮工。为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们往往在农忙季节特别是在最紧张阶段,由若干户人家联合起来互助协作,干完了这一家的农活,再接着去干另一家的农活。

在土楼客家人看来,一楼人便是一家人。夏、秋两季是稻子、小米、木薯等收获的季节,此时,门坪铺满了晒农作物的竹笪。假如哪一天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全楼人不分彼此,齐心协力,以最快的速度抢收谷子,以免遭受大雨的袭击而造成损失。邻近土楼的人们也会主动跑来支援。此情此景,充分显示了土楼客家人团结互助的美德;此时此刻,土楼内外呈现一幅土楼客家人特有的田园生活绚丽画卷,令人为之动容、感叹!

土楼客家人有敬祖睦宗、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旧时,土楼客家人都有把列祖列宗的大幅遗像绘制悬挂在祖堂墙上供奉的习俗 。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老人、妇女会去烧香祭拜,以示对列祖列宗的怀念、敬重。大年初一,则由族长率领全楼男女老少参加祭拜列祖列宗活动。土楼客家人把赡养老人视为每个晚辈应尽的义务。老人失去劳动能力或生病之后,完全由儿女供养、服侍,让老人安度晚年,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敬祖睦宗是热爱故土的精神基石。明末清初以后,爱闯世界的永定客家人到省外经商(主要是开条丝烟行)或到南洋谋生、定居者渐渐多了起来。可是,他们始终不忘故土,不忘亲人,当他们稍稍站稳脚跟后,便会寄钱回老家孝敬老人。倘若老家没有亲兄弟或亲兄弟不多而出去闯荡世界,过了若干年之后,他们便会亲自回来或托同乡把老人接去赡养。有的人在外面日子过得还不宽裕时,则回来娶媳妇,让媳妇照顾家中老人,等条件成熟后再把老人、媳妇、孩子全部接到外面去团聚。

 

Tag:
联系我们:0597-3012088 Email:fjtlbwg@163.com
闽ICP备18004625号 福建土楼博物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福建土楼博物馆网站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