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非遗进土楼项目入选“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

看世遗永定土楼 体验非遗传经典
2017年以来,福建永定实施“文化进土楼”工程,按照“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的理念,改建了建筑文化展示馆、客家家训馆、民间绝艺馆等多处保护传承场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非遗传承。与此同时,开展非遗旅游活动,使游客深度了解、体验、学习非遗文化。
专家点评:
文化内涵丰富,遗产等级高,种类较为齐全。除永定土楼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外,还拥有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永定万应茶制作工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永定客家山歌、永定土楼楹联省级非遗项目2个以及永定客家家训文化等市级非遗项目38个,是客家耕读传家文化的集中展示区,也是客家人生活的体验地。
文旅融合促进了非遗事业的发展。永定文化体育局开展非遗普查工作,2017年6月由龙岩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著的《闽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彩页精装书正式出版。龙岩市积极开展各类非遗传承培训班。目前已举办了土楼营造技艺、十番音乐、万应茶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带徒传艺600余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共65批2000余人次。同时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组织编写各类非遗乡土教材,在全市85所中小学开设非遗课程,每年开展活动达300多场(次)。
文旅融合带动了经济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旅游发展路子,积极引导合理保护和开发土楼周边非遗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带动非遗工艺和旅游景区形成相互配合、共同发展,集观光、体验、学习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以万应茶为例,永定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在原有生产“万应茶”的基础上,拥有茶剂、丸剂、颗粒剂3条生产线,产品远销海内外,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
永定土楼作为研学体验产品应在体验项目的设计上再多下功夫,将客家的耕读文化场景化、生活化,与中小学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并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研学产品,吸引境外学生前来学习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 张凌云)
此次入选的龙岩永定是著名土楼之乡、是世界文化遗产地,非遗资源丰富。截至目前,永定区拥有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永定万应茶制作工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永定客家山歌、永定土楼楹联省级非遗项目2个,以及永定客家家训文化等市级非遗项目38个。
近年来,永定全力实施“文旅兴区”战略,大力实施“文化进土楼” 工程,积极引入非遗进土楼,积极推出建筑文化展示馆、客家家训馆、客家家风楼、客家婚庆馆、民间绝艺馆、“万应茶饼”原秘方古制法传习所等多处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场所,大力实施“看世遗·学非遗”非遗文化进永定土楼研学体验项目,推进土楼和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文化舞动土楼,以文化活化土楼,让千年土楼增添了活力。
据了解,“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将通过厚植文旅融合时代新风,深入促进非遗旅游传播工作,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开拓文旅融合的新思路,促使非遗获得传承创新的新动力,积极有效地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相关阅读:
-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