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频道 >> 土楼资讯 >> 浏览文章

云赏文物|馆藏精品牌匾赏析

来源:不详 | 编辑:福建土楼博物馆 | 发布时间:2020-03-10 | 栏目:土楼资讯
内容导读: 中国是匾额文化的发源地,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匾额中的“匾”字在古代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历史上曾出现&ldquo……

 中国是匾额文化的发源地,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匾额中的“匾”字在古代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现挑出四块福建土楼博物馆馆藏精品牌匾给大家赏析。

 

清“振文斋”书房匾

 


 

长*宽*厚:178 *75 *5 cm

       三级文物,此件匾额做工精美,用料讲究、采用阳工、贴金、螭龙纹边框工艺,中间雕刻“振文斋”三字,左右雕刻有三方闲章,落款为船村饶用题。古代文人主要悬挂于书房之中,具有很强的书香气息,保存完整具有较高历史与文物价值。题匾人饶用,字起行,号船村,福建龙岩人,清乾隆四十年乙未科进士,五十二年任浙淳安令,有德政,著有《计过轩诗文瑶集》。

 

 

 

清光绪七年阙永华“会魁”牌匾
 


 

 

长*宽:200 *85 cm

 

    三级文物,会魁,即五经魁。明清科举制度,考生于五经试题里各认考一经,录取时,取各经之第一名合为前五名,称五经魁(因分房关系,实际不止五名)。会试中之五经魁亦称"会魁",左右两旁小字主要介绍了阙永华自己各级科举考试中所考取的名次与立匾时间,既是对自己所获得功名的肯定,也带有光宗耀祖,勉励后人的作用。

    上款:钦加同知衔署永定县正堂周德志县试取正案第一名、钦加道衔特授汀州府正堂延楷府试录取正案第一名、钦命福建提督学政曹秉濬丙寅院试取进县学第一名、钦命福建巡抚李福泰丁卯科乡试取中式三名举人。

    下款:户部尚书较射大臣董恂戊辰会试取中式十二名进士、武英殿大学士监射大臣瑞常戊辰朝考取一等第三名、殿试 钦点御前侍卫授直隶龙泉都司臣阙永华恭承,光绪七年岁次辛巳仲冬月上澣吉旦。

    阙永华,永定湖雷增瑞村人,天生神力,武艺高强,登同治戊辰武进士,钦点御前侍卫,历任都司、闽浙总都府参将。

 

 

 

清道光十四年“文魁”匾
 


 


长*宽:226 *87 cm

   

      三级文物,保存完整,红底素外框,白底墨书“文魁”二字,其中“魁”少了一撇,多解释为谦虚,不出头,少一点鬼的意思。

      上款:钦命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响魏元烺为

      下款:道光十四年甲午科中式举人彭上治立。

【注释】

      文魁:乡试(清代乡试考场设于各省称贡院)于八月举行,亦曰秋闱。九月放榜(因时值秋季,桂花盛开,所以也称桂花榜),新科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均由国家颁给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匾额。匾额悬挂住宅大门之上,门前可以树立牌坊。

      题匾人魏元烺(1779年-1854年),字丽泉,直隶永平府昌黎县(今河北省昌黎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进士。选庶吉士,嘉庆十四年(1809年)改山东肥城知县,同年转任山西洪洞知县,嘉庆二十年(1815年)官太平县。历升平定直隶州知州、云南府知府、迤南道,四川、江西、福建按察使,广东、福建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升福建巡抚,署闽浙总督。道光十九年(1839年)回京任大理寺卿,历任兵部、刑部侍郎,升礼部尚书,官至兵部尚书。咸丰四年(1854年)卒于任内。谥勤恪。

 

 

 

清红底金漆儒林第牌匾
 


 

 

长*宽*厚:175*85*4.5  cm

 

三级文物,匾额中的“匾”字在古代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此件牌匾采用素边、红底阳工金漆工艺,用料讲究独板楠木制作,金水饱满,字体大气有力,当年悬挂于房梁中是何等的气派,身份地位的象征,“儒林”两字也体现出了楼主人所任官衔,保存完整,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儒林郎为文散官名。隋文帝置,在八郎(见“朝议郎”)中位第七。炀帝时罢。唐为文官第二十六阶,正九品上。宋正九品上。元丰改制用以代节度、观察掌书记,支使,防御判官、团练判官。后定为第三十二阶。金正七品下。元从六品。明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儒生出身者升授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升授宣德郎。清从六品授儒林郎,吏员出身者授宣德郎。
 

 

Tag:
联系我们:0597-3012088 Email:fjtlbwg@163.com
闽ICP备18004625号 福建土楼博物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福建土楼博物馆网站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