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四个项目成功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永定菜干相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地群众历史有制作
菜干的习惯,一季制作,四季可食。永定菜干是传统的闽西八大干之一,选用当地优良芥菜精心筛选,洗净、晒干、经七蒸七晒精致加工而成。用水拌湿后可蒸可炒拼盘小菜,清蒸扣肉为最佳,风味独特,是天然食品,也是居家必备,宴请宾朋的高级菜肴。
相传距今160年前,清朝咸丰年间,三堡阙氏十六世祖公
发明创造了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秘制酒曲,酿出了“三堡大有兴记高粱酒”,生产工艺流程为选料——浸泡——蒸煮(初蒸—闷水—复蒸)——出甑摊晾——下曲培菌——续糟发酵——蒸馏——原酒。该酒当年一经面世,便名声蜚扬,畅销整个客家地区,远销东南亚。从此代代相传,以农耕为本,并辅以蒸酒技艺为生,传承至今有八代。
永定牛肉丸是客家人传统经典美食之一,色、香、味、形齐全,深受百姓晴睐。
自清朝未年(1890年后)从广东传入永定湖雷。解放初期传至永定各地至今。誉称为“永定牛肉丸”,同时冠以闽西“八大鲜”之一。主要原料是牛肉和木薯粉或蕉芋粉,制作时选取新鲜不注水的牛腿肉,去筋膜肥肉,均匀切成一厘米厚的层肉,用干布吸干水分,然后制碎并反复拍打成浆,使肉色转为鲜红柔韧,加入适量精盐、精木薯粉或蕉芋粉,反复揉搓,捏成一粒粒拇指大的肉丸,然后放入温水中成形,捞起,放入锅中水煮10分钟即可。
主要包含“烟魁传奇演绎的商业品牌习俗”、“出魁民俗活动”习俗、土楼建设习俗、书院建设“尊师重教”习俗。
在苏州开设赖氏烟号社前烟商赖存觉1757年秋在运河边巧遇从紫阳书院出来的乾隆皇帝,乾隆提出搭乘他的商船,赖存觉满口答应。在船上与乾隆皇帝拉家常,当谈及地方人文风俗时,乾隆不时称赞永定是个魁星临幸之地。乾隆上岸时,赖存觉赠送了一些食物和条丝烟给他。不久,赖存觉意外得到了乾隆御赐的“烟魁”牌匾。“永定烟魁传奇”流传于永定区抚市乡里民间和营销地,成为永定的品牌。
民众便借用乾隆皇帝“魁星临幸之地”的口谕,将“烟魁”与“魁星”巧妙融合起来,创建了自1758年来260多年历史的元宵“出魁”大型民俗活动,“烟魁”转化成为“魁星”,推动永定教育事业的发展。
御赐“烟魁”传奇,把永定条丝烟发展推到巅峰,烟商建立起十几个省的营销网络,南方39个城市商号林立,长江以南成为永定条丝烟的天下。“永定烟魁传奇”极大推动永定经济发展,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的建设提供源源不绝的资金支持,创造了“东方古堡”神话。
永定非遗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项(其中独立项目永定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2项,共有项目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独立项目龙岩永定客家山歌、永定土楼楹联2项;共有项目2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6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0项;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8名、市级传承人15名,区级传承人33名。
永定非遗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项(其中独立项目永定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2项,共有项目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独立项目龙岩永定客家山歌、永定土楼楹联2项;共有项目2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6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0项;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8名、市级传承人15名,区级传承人33名。
相关阅读:
-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