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基本常识(一)
1.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概念是什么?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
2.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目标任务是什么?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3.我市正在创建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全称是什么?
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龙岩市)。
4.我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的主要历程?
2017年1月,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2019年10月,省政府印发实施《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20年6月,市政府印发实施《龙岩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月,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实施《龙岩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
5.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范围?
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保护范围为古“汀州八县”,即现行龙岩市的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永定区、武平县和三明市的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行政区域。汀州建置始于唐并沿用到近代,是历史上福建“八闽”的组成部分。“汀属八县”是历代闽西客家人生产生活的聚居地,是客家民系、客家文化发展、成熟的核心区。实验区面积约1.34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23.23万人。
6.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7.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好处?
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可,个别地区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资助有关技艺资料的整理、出版;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有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增加所在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入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会在各个媒体进行宣传就像获得奖项一样,可以大大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所在地区的知名度。
8.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和困难?
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历史街区的整体格局遭受破坏,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侵蚀、挤压。工业化进程使一些传统工艺处于濒危流失状态,一些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正在消失。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开拓思路、创新手段予以解决。也是我们要开展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原因。
9.作为普通市民,在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
客家文化生态保护涉及非遗保护、文物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护,以及历史名城(镇、村)和传统村落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广泛地宣传发动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特别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传承弘扬客家文化,共建美好家园。
10.龙岩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分别有几项?
我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59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293项。
11.目前我市现有的1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分别是什么?
分别为闽西汉剧、十番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雕版印刷技艺、元宵节(闽西客家元宵节庆)、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唢呐艺术(长汀公嫲吹)、龙岩采茶灯、木偶戏(闽西客家木偶戏)、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
12.龙岩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分别有几个?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人,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59人,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65人。
创建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
(龙岩市)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大家好!我市永定区、上杭县、武平县、长汀县、连城县于2017年1月被批准设立为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经过近年来的建设,近期将迎接文化和旅游部的验收,验收通过后正式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对于提高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保护理念和方式的重要探索与实践,也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大创举。
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秉承“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推动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离不开广大市民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您的每一份热情,都会激起更多人的创建意识和责任意识;您的每一份努力,都会让实验区建设目标更近一步!为此,倡议市民朋友们积极支持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积极配合实验区验收工作,为加快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
龙岩市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
编辑:刘佳欢
审核:赖家茹
监制:范才英